“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纤检青年读书分享(二)
发布:2022-05-05 10:19:19 阅读: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向青年习近平学习
湖北省纤检局宜昌分局 张曼雪
距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刊印出版已经过去五年,但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是历久弥坚,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意义深远,值得一读再读。青年习近平在历经考验和磨练的成长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精神品质值得每一个青年人学习!——向青年习近平学习
湖北省纤检局宜昌分局 张曼雪
在信念上坚定不移,练就“金刚身”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我想没有人能比青年习近平更加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他是同一批知青里年纪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这个年轻人没有被头上沉重的“黑帮子弟”的帽子压垮,也没有被艰难的个人处境打倒,而是怀揣着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和信仰,先后向组织递交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得以入党,他用实际行动为广大青年诠释了什么叫坚定信念、坚守初心!青年习近平把个人的前途,把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如数扎根在梁家河这一方贫瘠的土地上,一干就是七年。在这期间,青年习近平完成了从迷茫彷徨的“年轻知青”到“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的蜕变。
如今,无论是小官巨贪的典型,还是年轻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例,无不让人触目惊心,归根结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才会轻易被贪念扼住咽喉,从而断送了前程,抛弃了初心与理想。古人云: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们要把信仰融入血液、浸入骨髓,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所谓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一辈子!
在学问上知行合一,争做“学习者”
在全书访谈实录中,很多被访问者都提到了青年习近平的一大特点,那就是酷爱读书。从初到梁家河就只带了满满两大箱的书,到“30里借书”、“30里讨书”,到“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青年习近平热爱读书的劲头体现在知青生活的点滴之中,也感染了无数和我一样成长在新时代的年轻人。青年习近平,不仅爱读书,也善读书。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辨,能做到“以点带面”,从一个观点出发,再找到很多相关的书籍来参考辅助,由此获得更加深刻全面的知识和观点。同时,青年习近平对书籍门类的涉略甚广,他既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也读中国经典古籍,亦读中外文学名著。我想正是因为青年习近平在读书学习上始终孜孜以求,才能有后来的总书记在给青年人寄语时一次又一次让人耳目一新,而又发人深省;才能在出访国外时带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给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分贴切地阐述了读书学习对人的影响,令我产生强烈的共鸣:年轻时期的阅读、年轻时期的苦学所能学到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已经变化了,或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青年时期所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则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对后来的各个阶段依然起着作用、发挥着影响。
如今的我们再也不需要就着呛人的煤油灯挑灯夜读,取而代之的是明亮舒适、墨香怡人的阅览室和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我们应该珍惜时代所赋予的便利,不断从学习中汲取精神养分,用知识武装头脑。在书籍中学习本领,在实践中运用本领,在工作中积累本领。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在责任上敢于担当,成为“实干家”
初到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只是一名普通知青,和梁家河的老百姓一起打坝种田“挣工分”。从一开始每天五六个工分到后来能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再苦再累,也从来不“撒尖儿”。老百姓称赞他是“干活儿不惜力的好后生”!此时,青年习近平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性格就已经令人敬佩。这种敢于吃苦,敢于担当的品质值得任何一个岗位上的年轻人学习,只有把自己分内的事不予余力的办好,才能有更大的潜力和空间为集体、为社会、为人民办更多的事。
在成为干部之后,青年习近平更是把“担当”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他带头改造茅厕;为了提高粮产,他组织修淤地坝;为了解决用电问题,他亲自考察学习建沼气池。真正做到了“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我想后来习总书记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对“精准扶贫”的决心和魄力,与他在基层的亲身历练、真切感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青年干部要有想干事的初心,能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决心。把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把事情一件一件落到实处。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让年轻的我们汲取榜样的力量,坚守初心,踔厉奋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印记!